当前位置:学者集>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

【实用】小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学者集 人气:1.67W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小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四单元的内容。

2、 教材简析:分数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新内容,它又是学生对分数理解的关键,本课的学习还为以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让学生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算理,并且明白只有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才能相加、相减的道理。使学生通过操作明白算理,在“动”中思、在“动”中悟。

3、 教学目标:经过我对教材的分析与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4、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与计算简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二、 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 从生活情景出发,以游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与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 大胆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使全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 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 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件中的动画演示自己归纳、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同时,自己尝试对分数加法的计算,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将分数加法的算理初步理出一条思路。

3、充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增强合作学习的合作精神。

4、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充当老师的角色,自己出题,学生自己解答。

四、 说教学过程:

1、 为了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在复习中,设计了一个“过关游戏”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计算回答的同时,也将分数的含义理解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加深,为新课内容打下基础。

2、 在新课以前,我出示一个探索实验的动画图,让学生直接根据演示列出算式,然后告诉学生知道为什么:+=,接着就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样可以使课题很自然地渗透到学生脑海。

3、 在例1的教学中,我决定采取让学生读懂题目以后,自己分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再试着进行计算,并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告诉自己的小伙伴。我想通过这种方法,一定可以使学生人人动手、动脑,体现出自主探索学习的优越性。

4、 就课标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并在具体的生活情意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由于有例1的基础,我让一个学生直接列出算式,算出结果以后,再特别指出:“”这个分数有何特点,然后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白实际就是一个单位:“1”可以直接等于“1”,并且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等于1的分数,请学生举例,同时使学生明白等于1的分数有无限多个。

5、 在分数减法的教学中,由于有了加法的基础,所以我决定大胆的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探索、推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将分数减法的算理记在心中。尤其在例4的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考,明白为什么要把“1”看作“”,而不看作其他分母的分数的原因。

6、 在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完成后,我准备引导学生完整的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且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利用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记忆。

7、 课堂练习是一堂课的关键部份,所以我在学生完成了课本相应的做一做以后,鼓励学生自己上黑板出分数加减法的题目,再请其他学生来完成,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我想学生一定具有极强的课堂兴趣。

8、 最后,我还安排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记、在欢快的气氛中,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刻入学生大脑。

五、 板书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我特将板书设计如下: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以新课标为准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愉悦、兴奋的氛围中自然接受所学的知识内容,并让学习内容能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为后面的学习分数打下基础。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在以上教学设计中,肯定会出现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欢迎多提宝贵意见。非常感谢!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题: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2、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这节课的所学的内容是从整数到分数的一次数的概念的扩展,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学好这节课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判断、逻辑思维等能力。

4、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

5、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的是故事化的激趣导入,给学生讲一个《小熊分饼》的故事。在故事中渗透“平均分”概念的回顾,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饼”,说分法。巧设认知的矛盾,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新知识1/2时,我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从分的过程中形成1/2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表述过程和表示1/2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明确分数的形成是从生活当中用整数不能表述时才产生的。接着,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去判断,从而形成“不是平均分的图形不能用分数表示。”教师帮助加上“暂时”,完善认识。也为接下去的教学作好铺垫。

3、生活化导引,继续自主探究:

光从书面上认识分数是不够的。因而,接下去我就引导学生到生活当中去找分数。(家中的大门、窗户、半月……)在学生表述完后,追问:“教室里的窗户有好几扇是有好几块玻璃的,我打开其中一扇,问‘打开的是整扇窗的____.’”让学生初步接触其它分数。

接着,我就组织学生自己想几个分数,请几位同学读一读后,再请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把其中一个分数表示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

小组合作完成后,再请小组代表汇报,这里要注意学生的表述是不是完整,让学生明确“______是_______的_______.”

认识了一些其他分数后,接下去利用学生展示过的学具,将上面的涂色部分再添上几份,同样让学生表述出来。这样让学生明确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

练习:将课后的练习2、3用投影片放出来,请学生口述。

4、巩固新知,文本练习:

分数的读法:课后练习5 请几位学生口头读一读。

分数的写法:课后练习6 请同学们用手指书空,明确书写顺序。

5、结合新知,拓展认识:

请学生观察出示的实物图,问:“这能用分数表示吗?”(暂时不能)

l “那你能猜一猜吗?”

l “谁能来证实一下你猜的准不准?”(折一折)

l “现在你们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加上‘暂时’两个字了吧!”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不是平均分的图形,只有通过再次分,分的份数多了,才能将所取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6、回顾总结,口语表述:

通过最后一环节,请学生口语表述学会了什么,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说,达到总结的目的。

三、说板书:

板书很简洁,但重点突出、给教学带来很大方便,给学生的表述做出参考。

分数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把 一个饼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原来这个饼 的_____。(一半或者1/2)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几分之一。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因此本节课我使用的:

教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3)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4)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一个笑笑和淘气分食物的情境,4个苹果、2瓶饮料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可以得到2个苹果、1瓶饮料,分得的结果可以用整数表示,而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半块月饼,“半个”月饼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动手操作,构建新知”这一环节我又分四步组织学生学习。

(1)电脑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一半正好是两份当中的1份。这一份是月饼的1/2,另一份也是月饼的1/2,使学生明白

只要是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2。使学生初步理解1/2的含义。(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我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线给它的1/2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折纸并涂出所选图形的二分之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可能出现几种类型的正确折法。我先有意识地展示长方形的几种不同的折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

接着再通过几道判断题,使学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再次操作,创造分数

认识了1/2,接着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分数,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说一说还想认识什么分数,学生边说,老师边有选择地板书。同时鼓励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这样在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含义。找一找分数王国里的分数(放主题图的课件)不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而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比较分数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学会自己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写、涂、说、看四种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能力。

A、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写,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的涂色部分。

做一做的第1、2题(数学书93页)

2、涂:看分数,涂颜色。(练习二的1、2、3题)

以上两个练习是最基础的巩固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形成技能。

B、应用练习、提高能力。

3、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4、看:涂色的部分大约占图形的几分之几?

课件依次出示图形,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猜测与验证的能力,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

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评,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样性。使学生了解分数不但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部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力求做到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1、 懂得只有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别人服务的道理。

2、 进一步认识过渡句和过渡段,能说出他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能借助过渡段和过渡句理解课文内容,选择文章中心。

3、能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合理的想象,把王老师找陆小亮谈话的内容写下来。

二、 教学重点 :

1、 借助过渡段、过渡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选择文章的中心思想。

2、 角色转换,让学生体验王老师对陆小亮的谈话。

3、 了解人物品质,认识到自己该做个怎样的人。

三、 教学难点 :

陆小亮从不挂笔到又挂笔之间的跳跃性较大,学生难以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入文本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他就是那位(板书)

挂两枝笔的孩子(齐读课题)你们想认识他吗?那就赶快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读全文,要求:读通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上题,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疑细品,引发探究

1、探究品质:这位挂着两枝笔的孩子是个怎样的人?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

2、学生自主探究:读读——找找——划划——想想

交流:

(1) 板块一、他是个爱面子的人

句子:

① 他想,教授、作家、记者谁的口袋里不插两三枝笔呢?于是,无论到哪儿,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

② 小亮听了,恨不得地下裂开一道缝,他好钻进去。

a谈谈自己的理解。

b指导有感情朗读。

③ 小亮一听写信,就着了慌。他想,自己给爸爸写的信,爸爸就回信指出不少毛病。现在老奶奶让我写信,不答应吧,老奶奶会说我不像个红领巾;说没带笔吧,可明明挂着两枝笔。小亮左右为难,想来想去只好说:奶奶,我写不好。

a谈观点:为什么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他爱面子?

b红领巾指什么?

c同学们,请闭上眼,想象一下,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左右为难的情况?

d通过朗读体会小亮的为难之情。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2) 板块二、他是个不好学的人

句子:老奶奶的信内容很简单,就是说包裹收到了,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挂念,可小亮却感到那么费劲。用钢笔老划破纸,用圆珠笔又不如用钢笔好写,笔换过来又换过去。虽说是早春,可小亮却全身发热,手心湿漉漉的。三四十个字的信,写了大半个小时。要写信封了,哪知道第一个字就把他难住了

小学说课稿 篇4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教师利用游戏引出新词教学,自然有效。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季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张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是,在本堂课中,季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应该更明确,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示范。同时,我们老师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足够多的input(输入),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out put(输出)。

小学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非常有幸向各位专家汇报《交通安全每一天》一课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

主要内容: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学生情况:对交通安全有较多了解,但存在麻痹心理,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网上浏览、资料搜集交流等方式,感受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引导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学习与交通有关的保护方法。

重点:了解感受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及原因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突破: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网上浏览,在贴吧发表资料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消除麻痹思想,提高意识。

整合点诊断:运用录像、空中课堂、网上资料浏览搜集、帖吧等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的被动的学习状况,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去交流、探索。

活动一:实话实说(3分钟)

设计依据:这一活动的设计先利用录像资料,以真实的交通事故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我以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对学生进行采访,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实话实说”。

1、教师点击网页上的实话实说,播放一些实地拍摄的车祸录像,让学生看后谈感受。

2、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悲惨的事故?

这一设计符合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同时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突破了传统教学文字叙述的局限性,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事故现场,加深学生对交通事故的警示心理,更好地为以下环节进行铺垫。

活动二:面对面---空中课堂(5分钟)

利用网页上的面对面——空中课堂实现现场交通知识讲座、与交警交流的目的。老师作为主持人引导交警介绍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谈话:

1、在日常的上学、放学途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我们应怎样做把伤害降到最低?

设计依据:这一活动是通过点击网页上的空中课堂,实现网络链接,而这正体现着信息技术构建下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活跃起来,与常规教学相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活动三:安全365(20分钟)

这一环节重在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因此我设计了两项活动:

1、《交通安全每一天》的贴吧:学生在网络上浏览搜集资料,可以把搜集的资料发到创建的《交通安全每一天》的贴吧中,便于全体学生共享。

帮学生创建贴吧,学生可以在贴吧内发表信息,展开讨论、获取信息。展示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拓展信息”自行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且本环节也利于课后的延伸,以后再有新的资料包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交通事故,都可以继续发表在贴吧中。

2、重大交通事故网页:链接到重大交通事故网页,让学生浏览之后,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板书车祸发生的原因)

设计依据:开发多方学习的资源,解决常规教学条件下资料贫乏,单一教师灌输式学习方式的弊端。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形成自己的认知,让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使得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活动四:温馨的话,我对你说(5分钟)

小小电子贺卡——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发去电子贺卡,在电子贺卡上写上关于交通安全的温馨提示。

设计依据:学生写下温馨提示,发出电子贺卡的过程就是享受帮助他人快乐的同时改变自身意识的过程。

活动五: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5分钟)

设计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但是让学生了解“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用怎样的观点指导行动”。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点击网页上的儿歌,让学生诵读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交通安全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红绿黄灯要看清,

你拍三,我拍三,不穿红灯保安全, 你拍四,我拍四,车辆行驶往右开,

你拍五,我拍五,大小拐弯要注意, 你拍六,我拍六,自行车上别载人,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边走边玩耍, 你拍八,我拍八,生命才是第一位,

你拍九,我拍九,遵纪守法最重要, 你拍十,我拍十,做个文明小公民。

2、举行“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

这一环节是对本节课的拓展、延伸。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将儿歌和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发到校园网上,在全校范围内号召开展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活动六:实践超市(2分钟)

为了将课堂中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更好的指导学生的行动,把信息技术从课堂之上延伸到课下,故而设计了让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把报告发到校园网的留言板,让导行在无形中完成。

调查报告: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方式查找资料,关注近几年儿童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然后写一个小的调查报告。

调 查 报 告

发生事故的数字

发生事故的原因

事故的分析

设计依据:设计实践超市,既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习空间,又能锻炼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有道是“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交通安全与我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这正体现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理念。

教学反思: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载体作用,为“课堂”拓展学习空间,发挥网络教学信息量大、学生可掌握选择权和主动权的优势,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更加高效的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