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学设计>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

学者集 人气:2.49W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抓住“喊、惊奇、奇怪”等词语指导读出句子的语气。

2.学习用换词、看图片和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绚丽多彩、花朵簇簇、懊丧等词。

3.重点理解“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这句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目入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对课文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1.创设情境,理清人物关系。

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条长长的小路,小路从森林的这一头一直延伸到另一头,小路两边分别住着:鼹鼠一家、刺猬一家、狐狸一家和松鼠一家。森林里还住着一位热心的邮递员黄狗

1.学生边听教师讲故事,边梳理人物关系?

1.有一天,邮递员黄狗在门口喊:“鼹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单。” 课件出示:邮递员黄狗在门口喊:“鼹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单。”

2.指导朗读:“鼹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单。”,读出喊的语气。

3.听到邮递员黄狗的呼喊,鼹鼠先生从邮局领回的包裹里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默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一个怎样的包裹?

4.指名汇报,课件出示: 鼹鼠先生拿着包裹,到松鼠太太家去,问松鼠太太:“长颈鹿大叔寄来一个包裹,请您看看,是什么东西?”

指导学生读松鼠太太的话,读出虚心的话气。

松鼠太太拿过包裹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不小心被弄破了,里面的东西都漏掉啦!鼹鼠先生很懊丧。带上表情读出“懊丧”的语气

二、体会语气

1、读句子:邮递员黄狗在门口喊:“鼹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单。”

2、读出“喊”的语气。

3、汇报交流,读鼹鼠先生的话,读出虚心的语气。

4、感受鼹鼠先生的懊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课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美。)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课题)

二、作者作品简介

课件展示:

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本文选自《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范读课文

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

韵 柯 飘荡 负势 轩邈 泠 嘤 缥碧 横柯 窥谷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

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

⑴ 解释词语:风烟 共色 从流飘荡 许 独绝

⑵ 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⑶ 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

⑷ 对照板书,速背本段。

2、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

⑴ 解释词语: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 奔

⑵ 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

⑶ 齐读并速背本段。

3、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

⑴ 解释词语:寒树 负势竞上 轩邈 泠泠 相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忘反 横柯上蔽 交映 见

⑵ 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

⑶ 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六、欣赏图片,巩固课文内容

1、从整体色彩看,最合适的原句是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合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学生质疑

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

八、作业

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ǎo 无碍ài 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 急湍tuān 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iǎo 经纶lún 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 窥谷kuī 好鸟相鸣míng

2、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指向)

3、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

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二、填空题

4、《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本文是 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 式,总写的一句是

5、对偶这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时: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师生之间产生矛盾与隔阂的原因,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老师主动沟通的能力,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感受老师工作辛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用感恩的心来对待社会。

二、教学重点:正视师生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并应用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方法,实现师生和谐。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反馈教学法

五、教学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学生欣赏蜡烛的图片并联系蜡烛的精神。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如何?由此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二)、对比引入师生间的矛盾:通过同学解读古诗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欣赏歌曲《谢谢老师》来说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引入‘师生之间也有矛盾’。

(三)、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入一个学生被老师误解的材料,提出问题。

(四)、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导致刘浩气冲冲的原因有哪些?(同学思考再回答)

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个大组代表‘刘浩’,另一个大组代表‘老师’,来出谋划策。看看哪个大组的同学讨论积极,回答得好。

2、假如你是刘浩,你应该怎么办?

3、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

(五)、问题延伸,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

先调查一下学生中有多少人被老师误解并受到了批评的,然后请这些同学来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说的内容包括:

1、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2、你当时有没有去解除这个误解?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

(六)、学有所思

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刘浩的这个材料并思考:师生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哪些?先请学生回答,然后由老师做总结。

(七)、活动设计

辩一辩:老师的表扬对我的作用很大,所以学生只需要表扬,不需要批评。

一二大组为正方,三四大组为反方,进行辩论,时间在十分钟之内。

(八)、课后调查:请大家去调查你的老师,调查的项目包括调查表里的几项内容(调查表见后面的附表)

(九)、老师总结

七、板书设计

师生之间

一、师生间也会有矛盾

(一)、正视师生间的矛盾

(二)、产生的原因

附调查表:

调查的老师所教科目:___________

每天工作时间:____________

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 ____________

她(他)对本班级的期望:____________

我们的表现令她(他)高兴的事:____________

我们的表现令她(他)烦恼的事:____________

她(他)承担了:____________

她(他)得到了:____________

通过调查,我们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教具准备:

1.国徽的图片

2.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鼓励他们查阅有关国徽的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点,把课内、外阅读融为一体,注意学生在知识广度上的积累。)

二、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国徽

2、出示国徽插图。(认识国徽的样子)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指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4、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课标强调,要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互动性。)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同桌互读,互相帮助,把读不准、不认识的字消灭掉。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齐认读生字卡片。

b.开火车读,试着读出后组词或练习说话。

c.利用学具,进行识字游戏。

(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

3、默读课文后,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回答:

a.拾到钱要交给老师。

b.钱币脏了要擦洗干净。

c.要帮助别人,小弟弟不小心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

d.当我主动把小弟弟扶起来时,我看见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预测和诊断出学生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以便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展示读,共同评价。

6、老师读,学生提建议,做评价。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四、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师: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把它们写在问题卡上。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问题

a.国徽图案里有什么?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b.我们做什么可以使国徽更美丽?

c.为什么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

d.为什么当我把小弟弟扶起来,我看见警察叔叔会露出甜甜的微笑,把他帽子上的国徽映照的更美丽?

e.为什么要把钱币擦洗干净?

……

3、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下阅读中的问题,认真思考,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阅读习惯,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还想知道哪些,及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携手确定教学目标,也为教师下一步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五、训练口语能力。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六、提出希望,进行思想教育。

七、拓展练习:

(一)完成下列活动之一即可: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

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二)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拓展练习活动有层次,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学习及提高并注意了家校联系。)

板书设计:

擦污泥

喜爱

扶弟弟

增光

和祖国一同成长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设计方案之教学思想

1、强调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例子”,。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技术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会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目的是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专题的方式组织内容,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组织原则。教学内容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创作的思路。

3、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意义建构者。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教师主要角色是课堂秩序的维护者、答疑者、辅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引导者等。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学会本次课的知识和技术,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5、提倡发现法,鼓励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有效的学习。

6、从“知行合一”思想出发,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在探究中、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术,将书本上的、教师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7、差异教学理念。设计分层任务和不同层级的课外拓展资料,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任务和课外拓展资料。

8、根据课程特点,设置设计性、开放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习作训练,教材前面一段话先介绍什么是见闻及见闻的场所;接着讲这次作文的要求,从许多所见所闻中选一件写一话;最后提出这次作文的两点具体要求,一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二要写清楚见闻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次指导学生写见闻,因此,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教材,了解什么是见闻,哪些是新鲜事,引导学生通过回忆,选好作文的材料;其次,要结合三级作文训练要求,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连句成的方法上,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组织材料;再次,在教学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教育,进行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教育。

二、 教学目标

1、 懂得什么叫“见闻”,哪些是新鲜事。

2、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 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 结合习作训练,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赞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讴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等思想教育。

三、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指导审题。

① 揭题,了什么叫“见闻”。

(什么叫“见闻”?“见”就是看到的,“闻”就是听到的;“见闻”也就是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事情。

② 读文,明确哪些是“新事”。

A 读课文第一句,思考:

课文向我们提示了“见闻”的哪些场所?

指导:“见闻”一般指自己家庭以外所看到、听到的新鲜事。

B 出示判断:

下列材料,哪些属于新鲜事?哪些不属于新鲜事?为什么?

a) 老师带我们参观开发区,我们见到了开发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b) 村民集资新修了一座庙,许多老太太来烧香菩萨,不海豹小朋友围着看热闹。

c) 星期天,我跟随爸爸妈妈逛义乌小商品市场,市场很大,小商口琳琅满目,习东西的人大包小包提了很多,人人都喜气洋洋。

d) 上学路上,我看到一个小偷被人抓住了,送到派出所去。

e) 学校组织了援建“浙藏希望小学”捐款仪式,同学们把自己的零花钱都捐了出来。

f) 班上有名的“小调皮”今天美术课被美术老师批评了,老师还扣了我们班里的纪律分,同学们都指责“小调皮”损害了班级荣誉。

g) 住在乡下的家新装了电话机,还打算买一只BP机。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

(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

(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2、口头填空: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白鹅。

(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3、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

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 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

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 厉声______厉声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大叫。

(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 鹅的步调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出场。

(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如:

⑴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 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 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 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 食料简单的句子。

(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 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 鹅老爷脾气的句子。

(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⑷ 有人“侍候”的句子。

(堂倌、非……不可)

⑸ 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板书设计】

白鹅

总:高傲的动物

分:叫声

步态

吃相

【课后反思】

《白鹅》这一课有趣的文字,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真没有想到鹅会如此高傲,学了之后孩子们恍然大悟。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总分的写作结构、大量拟人的修辞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要求:

1、理解生字新词,会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崇高品质。

4、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养成自于学习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家袁鹰写的《白杨》一文,(板书:白杨)学习了生字和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揭示目标。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道预习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先后顺序划出描写爸爸神情变化的词语。大家完成了没有?好,下面我们交流一下。

学生边回答老师上依次出示:出神

小结:爸爸先是出神,接着是微笑,再接着是变得严肃起来,然后是陷入沉思,最后又浮起微笑,这就是爸爸的神情变化。

三、细读课文,体会含义。

l、首先我们来讨论,爸爸为什么出神。

先看屏幕,然后再自由读课文的第14节,想想看,能回答吗?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2、爸爸为什么微笑呢?

请每个学习小组用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4至12节,然后我们互相交流。

每个学习小组练该对话.

(一人读哥哥的话,一人读妹妹的话,一人读爸爸的话,一人读叙述人的话、)

指名读。

3、爸爸的神情为什么又变得严肃起来呢?

请同学们快读课文的第14节,然后回答,好吗?

是因为爸爸要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品格,所以他显得严肃起来。爸爸用三句话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的品格。试试看,能不能把爸爸的话读通。

指名试读。

还有谁能读得更好吗?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讨论:这三句话应该怎样读?

自由练读。

齐读。

看屏幕。教师叙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

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这是何等高洁的品格!爸爸在向孩子们介绍时怎能不肃然起敬变得严肃起来呢?

让我们带着赞美、崇敬的感情再把爸爸的话读一遍.

爸爸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不仅仅是出于对白杨的崇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你能快速阅读课文第15节告诉老师吗?

对了,爸爸是借白杨在表白自己的心。

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

爸爸的心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

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6节,完成填空。

(完成后学习小组之间可以先交流交流.)

讨论。

指名说。

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学到这里你明白了吗?请你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这两个关联词语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练说。

交流。

爸爸的心现在你知道了吗?

板书: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为什么突然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默读最后一节课文,想想看。

讨论。

(爸爸在沉思什么呢?)

板书:小白杨茁壮成长孩子

(爸爸仿佛孩子仿佛)

四、理清线索,总结升华。

《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