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集>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

【实用】数学说课稿四篇

学者集 人气:9.91K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数学说课稿四篇

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初中数学统计中的基础部分,是在对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的统计概念和方法的进一步落实与加强,同时也是将统计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数学理念的落实;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也是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基础与铺垫,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来源和数据处理的必要性。总之本节内容在统计问题的处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中数学的中考必考内容。

2.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课内容在中考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广泛联系,为突出重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与原则,能根据需要用不同的统计图表直观有效地描述一组数据,理解统计图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才图表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加强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的落实;

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总结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的过程,掌握用图表描述数据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创新意识。

3.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数据的收集相对简单,用图表整理数据能充分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统计图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特征也是中考的热点考查内容,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我确定为以下两点:

重点:对统计图表的特征与意义的理解;

难点:能综合应用文字与图表信息,解决相关的统计问题。

二.教学方法:

1.教法:本课作为中考复习课,在教学中,我以概念的发展为引导,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体会到整理数据的目的和方法,能充分自主地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与发展,关注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应用,在回忆的过程中达到认识上的升华与领悟,并在解题中得到落实。

2.学法:学生应及时体会概念之间的比较,形成知识网络,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缺漏部分,并积极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的落实:

1.对本节内容在中考中的地位与所占比例进行简要说明,使学生了解本节内容的特点与教学目标。

2.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本节内容所涉及的主要概念与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重点落实三种统计图的特征与相互之间的联系,并落实频数分布直方图在整理大量数据时与条形统计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展示部分全国中考原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本节内容的考察要点和应注意的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体会数学结合、图表结合的重要性。

4.设置对应的重点考察点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落实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与意识。

5.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要求:(1)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中相关概念的含义;(2)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结构特征,并能从所给的图表中获取正确的信息;(3)能综合运用图表信息和相互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6.布置针对性的课后练习,确保复习效果,加强知识与方法的巩固。

数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概率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它自成体系,是数学中一个较独立的学科分支,与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区别,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在本章节的地位:《条件概率》(第一课时)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选修2—3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巩固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为研究相互独立事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是条件概率的定义、计算公式的推导及条件概率的计算;难点是条件概率的判断与计算;教学关键是数学建模。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思想方法目标——归纳、类比的方法和建模思想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根据这两年高考改卷的反馈信息,考生在概率题的书面表达上丢分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因此本节课还想达到:

表达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严谨和简洁

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心欲通而不能,口欲讲而不会”的困难,提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引导发现法、分析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启发、设问、归纳、讲练结合、适时点拨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听”有所“思”,“练”有所“获”,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四、学法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同时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课堂设计了:

①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②类比推导——得出公式

③讨论研究——归纳方法

④即时训练——巩固方法

⑤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⑥作业布置——评价反馈

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首先引入两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例1】3张奖券中只有1张能中奖,现分别由3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个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则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多少?

【实例2】有5道快速抢答题,其中3道理科题,2道文科题,从中无放回地抽取两次,每次抽取1道题,两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次抽到理科题,则第二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是多少?

每个实例有两个问题组成,后一个问题多一个限制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实例中前后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概括出条件概率的定义。

由于判断事件的类型对选择概率公式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引入定义后让学生再做一组判断题练习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练习】判断下列是否属于条件概率

⒈、在管理系中选1个人排头举旗,恰好选中一个的是三年级男生的概率

⒉、有10把钥匙,其中只有1把能将门打开,随机抽出1把试开,若试过的不再用,则第2次能将门打开的概率

⒊、某小组12人分得1张球票,依次抽签,已知前4个人未摸到,则第5个人模到球票的概率

⒋、两台车床加工同样的零件,第一台的次品率未0.03,第二台的次品率为0.02,两台车床加工的零件放在一起,随机取出一个零件是发现是次品,则它是第二台机床加工的概率是多少?

⒌、箱子里装有10件产品,其中只有一件是次品,在9件合格品中,有6件是一等品,3件二等品,现从中任取3件,若取得的都是合格,则仅有1件是一等品的概率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能准确区分条件概率与一般概率。

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谁先走》是北师大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研究的是概率问题,概率是研究不确定现象(随机现象)的科学。随即现象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试验,其结果不确定,以至于在试验之前无法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但大量重复试验,其结果会出现一定的规律。概率学习的一个首要目标是使学生不断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在游戏公平这一主题下,通过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材主要设计了两个游戏活动,一是“掷骰子、掷硬币”游戏,创设了学生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的下棋时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谁先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二是“转盘游戏”,教材提供了笑笑和淘气设计的两个转盘,分别画了蓝、黄两种颜色的区域。让学生确定规则,使游戏公平。而且让学生自己再利用转盘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2.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能够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摸球”、“转圆盘”、“掷骰子”等游戏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当我们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当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精心的组织、策划,在课堂上使得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死板而呆滞的现象,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三、谁学法

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切身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游戏情境,感受游戏公平的重要性

由摸球游戏引出,让学生初步感知游戏公平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自然、熟悉,探究兴趣浓厚。

2、创设探究情境,体验等可能性。

让学生在摸球的实验活动中体验、理解、感悟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对实验过程的反思,使学生不仅体会和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且感受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3、巩固应用,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通过创设帮助小明和小华设计公平的比赛规则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在小组讨论中进行巩固、应用、拓展性练习,体验游戏的公平性并再次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要使游戏公平,游戏中的事件发生必须是在等可能性的前提下。

数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八年级(下)第19章第2节《矩形的判定》,主要研究矩形的判定方法,它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正方形和圆等知识的基础,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证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A会证明矩形的两个判定定理。

B会根据矩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并能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

(2)数学思考:

经历探究矩形判定条件的过程,通过观察猜想证明归纳总结,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

(3)解决问题:

A探索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B利用矩形的判定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B进一步体会矩形的结构美和应用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矩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合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4、教材处理:

根据教学目标,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1时,用教具演示,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在保持互相平分的前提下进行伸缩,当他们的长度相等时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印象深刻,本节课利用学生自制矩形献给母亲的礼物,为检测礼物是否为矩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检测方法,判定每种方法的数学原理,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在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2时,先让学生观察动画按顺序画出矩形,含有三个直角的四边形观察猜想此四边形为矩形,再证明这个猜想。将106页练习2作为例题,从不同角度探讨此题的解题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学习数学,渗透数学思想,交给学生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体会基础知识是解题方法的能源。联想想象直觉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比较法化规法,抽象概括法,特殊化方法等数学思想方法是解题方法与技巧的灵魂,注重解题研究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2、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自制学具,动手操作和课件可以让学生验证体会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猜想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教学程序:

(一)引课:教师通过提问和矩形定义,列表对比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引出本节课题矩形的判定。目的在比较突出矩形独有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和对角线相等的两个性质。为探索矩形的判定做好铺垫。

(二)教学过程:

1、先用教具演示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在保持相互平分的前提下进行伸缩,当他们的长度相等时让学生观察猜想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并引导学生证明,目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研究工人师傅检测门窗方法的数学原理,让学生思考不同检测方法,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3、接着让学生按顺序画出含有三个直角的四边形,观察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2,在证明这个猜想,目的是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实践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动手操作,猜想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和推理能力。

4、总结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并应用这3个方法做10道判定题,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强化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

5、例题和随堂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判定定理的应用,学会思维提高分析能力,体会注重解题研究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6、小结:学生对本节课的体会,收获进行总结。

其目的是:(1)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课堂的反思。

(2)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学有所成的喜悦,

7、作业:必做题和选做题。

其目的是:(1)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查缺补漏。

(2)巩固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