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集>话题作文>其他话题作文>故乡作文>

故乡作文3篇

学者集 人气:1W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乡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乡作文3篇

故乡作文 篇1

暑假来临,我决定离开这繁华的都市,去农村体验一下生活。刚来到乡下,起初我并不适应这里的环境,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动物排泄物的恶臭味,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我想象中的农村,是被森林环绕,空气中弥漫着大自然的气息,远处的森林里时不时会传出一阵阵鸟儿们欢快的歌唱声,到了傍晚,每家每户炊烟缕缕,偶尔还伴着一两声的犬吠,……

我心想:“虽然我无法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但我可以改变自己来适应这里的环境。”不出几天,我已完全适应了农村的生活。虽然没有空调,但我可以跑到山上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凉风;虽然没有都市的美食,但是在野外烤个玉米或者地瓜也十分难得的美味;虽然没有都市里的矿泉水,但是小溪里的水也很分外甘甜。

下雨了,六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雨忽大忽小,村中的街道上早已空无一人,只听到雨滴打落在房檐上的声音与远处鸟儿们偶尔传来的一声声啼叫,形成了完美的齐奏。远处的大山被一层如轻纱般的薄雾笼罩着,时隐时现,给人带来一种神秘感。

不一会儿,雨停了。我决定到山中走一走。山间的小路上,耳畔再次响起鸟儿们动听的歌声,空气中弥漫着雨水冲刷后泥土的芳香,让人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觉。也不知走了多久,我突然发现,许多因为缺水而死掉的小草,在经历过这场及时雨后,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谁能想象这场雨竟然有如此神奇,使得大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持续向前走,我在一条小河边停住了脚步,面前是潺潺流水,耳畔是泠泠水响,仿佛人间梦境一般。

到了夜晚,灯火通明,每家每户都吃着佳肴,喝着美酒,时不时还会传出几声划拳的'吆喝声。等到夜深人静时,忙碌一天的人们也早已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村中伸手不见五指,草丛中偶尔会传出一两声蝈蝈的鸣叫……

清晨的村庄格外神秘,一醒来,就会发现层层薄雾笼罩着整个村庄,与远处的大山构成一副及其美丽的风景画。突然间,我发现了故乡的美。

走遍天下寻找美,却觉——故乡的美最美。

故乡作文 篇2

我们的故乡苏州,可谓是人才济济,有白居易、范仲淹、范成大……但我今天要介绍的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

叶圣陶的一生充满曲折,他出生于1894年,那时是一个战乱的年代。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他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一定要让家里富裕起来,一定要给社会做出奉献,不能枉活一世。1914年,他还被排挤出学校,失了业。他那时悲愤交加,他把笔当成武器,化悲愤为力量,全心全意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中来。他为自己打抱不平。当时,中华民国才刚刚建立,社会杂乱,社会的不公平激发了叶圣陶的斗志。他奋力写作,一天16个小时写作,他的作品在当时很受欢迎,被登在《礼拜六》等报纸上发表。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人们的痛苦生活的悲惨命运。1923年,他进入商务印书馆,又开始了他的工作。,同时他依然继续写作,发表了长篇小说《焕之》,短篇小说《火灾》、《隔膜》。

叶圣陶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他的一生都投入了推广文学运动。他和茅盾等当代著名作家一起创立了“文学研究会”,他的作品由小说转到了童话,讽刺了腐败政府,鞭打了反动腐败势力,歌颂了革命力量。

时光如梭,1960年叶圣陶成为全国第一届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他还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为我国的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叶圣陶病逝于1988年2月,享年94岁。叶圣陶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为文学奉献,他作风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他给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我为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的名人而感到骄傲。

故乡作文 篇3

是谁在高峰,舞动着那条蜿蜒的缎带?

是谁在泼墨,染翠了那起伏的山装?

又是谁家的炊烟,在透明的空气中沁染?

那一缕缕菜香,连着的又是谁家的厨房?

白墙青瓦,朱门晓窗。

晾衣服的年轻女子,可是谁家娶的新娘?

斜阳西坠,月浮山岗。

听,竹林深处,是谁在弄笛?

看,悠扬的清韵,醉了月亮——

端杯把盏,我也一头醉在了故乡。

——题记

汽车颠簸,摇散了我一腔的思乡情结。

站在珠江源头的拖长江畔——盘江镇,抬首东望,那直指苍穹,牵云挂雾的文笔峰下,坐落的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无高楼大厦,也无闪烁霓虹,虽在煤都,住在煤山之上,但因海拔过高,煤层太深,所以与煤情深缘浅,鞭长莫及。但我的家乡却依靠勤劳质朴的山民,描绘着一天更比一天美丽的画卷;依靠肥沃的土地盛产出绝对绿色的瓜瓜果果,青白小菜等农副产品,去丰富着城市人的餐桌;依靠那郁郁葱葱、连绵起伏的森林,滋养着珍稀的飞禽走兽和名贵的野菌山珍;依靠那青山、绿水、碧草、红叶、黄花,置换出富含花香果香,还夹杂着清新泥土味儿的氧气,随风远航,去替换大气层中周遭的空气——

自从在外读书开始,我就很少在家常驻,一年中偶尔回家探望父母,也因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又急匆匆告别亲人,踏上征途。每一次离开时,我都有这样的感觉,故乡就是那时钟,我就是那棵离开零点的指针,无异于弹指间又一次与零点告别。这次,我准备在家乡小住,一是父母已到耋耄之年,加上老父亲身体有恙,心想,多点时间陪陪他们,或许会能弥补一些我对他们的亏欠和愧疚,二是随着记忆的更迭,家乡的变化,长时间离开后,家乡在我的心中已逐渐模糊,希望能重新拾回记忆,完整一下家乡在心中的印象。

汽车,在九曲十八拐的乡村公路上喘着粗气往上攀爬,虽轮子外就是万丈深渊,我捏一手心的汉乘车而上,但我还是觉得万分的高兴与感激,因为这要是在十年前,乘车回家本就只是一个梦想,还得靠脚步一步一步的丈量,环保归环保,却苦了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假设我此时正立于那文笔峰顶,俯瞰着这一头连着小镇,一头延伸到村里的公路,在青山与绿树中隐隐浮浮,那该是何等的蜿蜒、飘逸与壮观?肯定是一条迎风招展的缎带。

这次乘车,车子没有直接开到村里,我下车后还需走一段山路。此时,太阳已来到了西山之巅,斜斜的照射让林间小道如同散落着一地的金子,清新的空气荡涤着我的心脾,走在回家的路上,总感觉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倦鸟在山涧中鸣廻,似在呼朋引伴——该回家歇息去了。也如同劳作了一天的乡民,掮着犁牵了牛,走在阡陌之上,还与在田地里干活的邻里招呼一样。我突然感觉,这万事万物是多么的和谐,并且意旨和目的都一样:太阳回家,小鸟回家,农人回家,我也在回家。家,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归所;家,是一个多么温婉的地方。它可以荡涤殆尽所有的身心疲惫。

远远的,我听到了鸡鸣犬吠;远远的,我看到了绿树在村边环绕;远远的,我看到了亮丽的青瓦白墙,翘角飞檐;远远的,我还看到了袅袅炊烟,在房舍与叶隙中间如同水里倒进墨汁一样沁染。近了,真的近了,有三五人在村口闲谈,近来才知道,是叔伯婶娘,他们都已白发苍苍,但却精神矍铄。一问才知道,是在谈论电信部门在我的家乡建了一个信号接收台。越小桥,穿竹林,嘿,那明眸皓齿,拥有窈窕身段,在凉衣架上收衣服的年轻女子,我怎么从没见过?可是谁家娶的新娘?

缕缕菜香,在透明的空气中飘散——飘散,不时地挑逗着我的嗅觉,这分明是家乡折耳根炒火腿的味道,直令我垂涎欲滴,我不自觉地做着吞咽的动作。来到门首,电视机里演唱的正是《快乐老家》,那条我家已经喂养了十余年的大黄狗,一下子“滚”到了我的脚旁,摇头摆尾,淋漓尽致地做欢迎与热情的动作。此时母亲也正在炒菜,见到我归来,喜上眉梢,又加了几个我喜欢吃的菜,端上桌来。父亲不饮酒,平常在电话中也要求我别喝,但他今天一反常态,微笑着拿出一瓶酒来,说:“你们少喝点,在外面别喝。”我嘴里说着不喝不喝,侄儿却冲我拌了一个难以琢磨的鬼脸,意思是:酒鬼一个还故意做作。我也就半推半就,打开来,给哥哥也满上。正吃着,堂哥他们听说我回来了,来串门。于是又添了餐具,端杯把盏,边吃边聊家事国事,农忙农闲。

不觉中时间已晚,送别堂哥他们出门,见月亮款款地在东面的山头上照,抖落一地的白光,如雾如霜。远远近近的村落里,透出星星点点的灯光,如同撒落的棋子,点缀在这崇山峻岭当中。一阵山风吹来,松涛阵阵,不绝于耳。听,这么晚了,是谁还在弄笛?悠扬婉转的笛韵,拌和着似有似无、如梦如幻的夜鸟鸣叫,从树叶、山谷中辗转传来,亦然如同梦呓一般,更增添了我的睡意和醉意。关门,洗漱,上床,平素爱失眠的我,今夜却沉沉地醉在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