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集>中外名著>名著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记叙文

学者集 人气:3.29W

引导语: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作者送别友人的故事,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讲这个故事完整的改写成记叙文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记叙文

篇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记叙文

军中主帅帐内摆酒为归客送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悠扬的曲子缠绕着塞外的孤烟,婉转,坚韧,悲凉。然而始终化成一个盘旋的空洞,让人晕眩。

跳舞的歌妓舞步华丽而寂寞,轻易地掩盖了我浊重的呼吸,我问过一个来自遥远长安的女子:“牡丹花开的时候,长安是不是笼罩在一片绯色的烟雾里?”她底声说道:“这里永远都没有牡丹花,大人,就像这里永远没有春天一样。”

这时我突然回忆起什么,可又立刻忘记。

天宝十三年。

彻骨的寒冷把我从回忆中生生拽了出来,不过是胡天八月,漫山遍野一片萧条的景象,过了一会儿,便纷扬落雪,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人间,已是一片苍茫。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将军双手冻的拉不开弓,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披挂,战士们的斗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辕门前,红旗冻硬了连风都无法牵引。

此时此刻的长安城内,正值牡丹花开的时节,我仿佛还能想象出车水马龙的繁华的大街小巷。干净,透明的长安城上一方恒久不变的天空,远远观望长安城,氤氲在一片美丽的姹紫嫣红中。

剽悍的白驹上武公子身披重裘,英气逼人,那一双闪烁着炽热的星眸仰望那一抹阴云惨淡久久凝聚不散的苍穹,似心驰辽远。

我知道有个南方以南的都城牡丹年年盛开,于是绯色的烟雾年年升起。

我在北方以北思念长安,日夜思念长安。

武公子即将归京了,终于要会到那个四季温暖如春花丛锦簇的长安城。他将看到,长安的八月是如何隐匿在一片璀璨的嫣红中,热烈儿澎湃。眼眶微微湿润。

……尘归尘,土归土,长安月下,牡丹花上。尘归尘,土归土,南方以南,岁月无边……

篇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记叙文

第一组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地点:帐营内

金壁辉煌的宫内,大殿上文武百官,列座其左右。桌上的佳肴显然不是他们关注的。既将演出的不是万笙之奏,不是气势喧闹的歌舞生平,而只是一女子,一琵琶而已。

正在众臣议论这女子之时,大殿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只见那女子请了一下安,拿了一把椅子,放在正中央,端坐好,把琵琶抱在了怀中,头微微点了一下,抚了一琴,便开始了。琵琶的声律,一点一点撩开人心的外壳,时而像山间溪水缠绵不绝,时而像黄河之水,激昂顿挫。宛若纷飞的樱花。

而在这时的千里之外,帐营被漫天雪飘淹没。耳边,除了北风呼呼,还是北风呼呼,而眼前,雪花像是微风吹落在地上的羽毛,安详的,宁静的,而这宁静让人静得让人心乱,让人紧张的雪飘,让人在茫茫中感到更多的是无助。与自然相比的渺小,仿佛是大河中的沙石,既使不想向前,也不得不顺流而行。

故友镇守一个寸草不生,仿佛哈口气也能结冰的冰川旁,自己奉旨来视察,却不能将这里条件的艰苦,生活之窘迫向皇上禀诉,还要表明将军这里的生活很好,对自己的责备与难受在心中交织着,而其中,不得已之处实在是太多了。就算如实禀告也一定奏效,反而还会害了他。这是官场上人人皆知的道理。

无语,又是剩下北风呼呼地吹,从帐房的细缝中穿入,一下子变成了嘶吼声,仿佛要撕破这个帐房似的。“将军,是不是。”还没等他讲完,旁边一士兵马上拽下他。将军走到帐门口,望了帘外的日暮。“恩。。。”呆呆地望着外面。武判官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行装,走向了门外,一只脚刚要迈出,将军拉住他,又慌忙将脸侧过去。嗫嚅般地说:“让我送送你。”说完,先走了出去,没几步,回过头,对帐内的军士说:“你们就待在帐内。外面冷。”

说完两人向营外走去。

场景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雪落在两人身上,黄昏的日光怎么也化不开这身上的`雪。除了风声,两人只听到铠甲相摩擦发出的声音和脚与雪挤压的声音。两个人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被冻住的红旗像指路标一样,指向了辕门,离别。每走一步,雪都被他们压成了冰,几十米的路,此时被拉得很长很长。

到了辕门。似乎像生死门般。两边站岗的守卫俨然不动。若不是他们哈出的白雾,人都以为这二人是雪化的。“走吧,快上车!”将军忍住泪,做最后的道别。武判官心中更多的不是惆怅,而是愧对自己的好友,厌恶自己的无力。而此时好友对他的不仅没有怨恨自己,而是不舍,朋友对自己的好,自己感到的却只有自责。

“我走了,快回去吧!”说完转身踏上了车。

场景三: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个人,一个将军,孤单在雪花中,望着渐行渐远的背影,渐渐从视线中淡出,雪一点,一点淹去了六行脚印有以及山路上的车痕。

千里之外的皇宫,那女子慢慢起身,殿内寂静无声,仿佛整个殿内只有回忆,追思。乐声似乎仍萦绕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