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学设计>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八篇

学者集 人气:7.54K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61、62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是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2、知道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出示苹果图)大家来看,屏幕上有很多不同颜色的苹果,每个苹果的下面都有编号,现在老师不看屏幕,我找同学来随便说出一个编号,老师就知道这个编号的苹果是什么颜色,谁先来试试?

生:(活动)

师: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想。

师: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自己一定会探索出来其中的奥秘,而且一定会比老师做的更好。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回顾温习:

师:大家来看,谁来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了。

生:熊大、熊二。

师:是的,熊大和熊二想招待他们的好朋友,熊大拿出6个苹果和好朋友分享,他想给每2个苹果放一个盘子,能分几盘?

生:3盘。

师:你来上来摆一摆。(粘贴)

师: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正好摆完,我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6÷2=3 单位(盘)

师: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

生: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2、初步认识余数

师:熊二准备了7个苹果也要两个放一个盘子。大家用你们的学具自己摆摆看,你上来给大家摆一摆。(粘贴7个苹果图)。

师:看看这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熊大分了3盘正好分完,熊二分了3盘还剩下一个。

师:那剩下的一个为什么没继续摆呢。

生:因为要每2个分一盘,剩下的1个不够再分成1盘了,所以就剩下了。

师:你真棒。对像这种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就能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师:大家来看看怎样把它用算式表示出来。

师:被除数7表示共7个苹果,除数2表示每2个分一盘,商3表示分了3盘,所以单位要是盘,最后还余下一个大家可千万不要把它给忘记了啊,我们在商的后边加上6个点,把余下的1个写到点的后边,它余下了1个,所以它的单位要是个,这余下来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师:我们试着来读读这个算式吧?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师:读的很好。这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谁能再来说说这个余数表示什么呢?

生:这个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数。

3、课堂练习,及时巩固。

师:很棒,现在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打开课本61页,来看练习1,大家做一做。共圈了8组,还剩1个。一起读出算式。

生:17除以2等于8组余1个。

师: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

生:被除数17表示共有17个五角星,除数2表示每2个圈一组,商8表示平均分了8组,余数1表示还剩下1个。

师:回答的真好,第二题,共圈了7组,还剩2个,一起读出它的算式吧。

生:23除以3等于7组余2个。

师:这个算式的意义呢?

生:共23个圆,每3个分一组,分了7组,还余2个。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啊,有余数的除法中还隐藏了一个小秘密,我们现在一起去探索一下。

? 4、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师:拿出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

师:你来汇报一下。

生:每4个摆一个正方形,摆了2个,算式,8除以4等于2个。

师:真棒,现在用9根小棒来摆,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你来说说你的结果。

生:摆了2个,还余下一根。

师:为什么会余下1根呢?

生:因为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余下1根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说的太好了,怎样列示呢?

生:9÷4=2(个)······(1)根。

师:那10根、11根、12根呢?都来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师:谁来把他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那我们不摆小棒,能自己推算出下面的算式吗?13根(13除以4等于3个余1根)、14根(14除以4等于3个余2根)、15根(15除以4等于3个余3根)。

师:现在观察这些算式,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发现了除数都是4,余数是1、2 3。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余数是4或者比4大的数不行吗?

生:不行,因为如果余数是4就又能摆出一个正方形了。

师:哦,现在你们有没有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那个小秘密呢?

生: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回答的太好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小于除数(板书)现在看看我们用这个秘密武器能不能帮熊二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如果用小棒摆这个图形,它可能余几根?

生:1根或者2根。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余下3个的话就又能摆一个三角形了。

师:你太聪明了,摆这个图形可能余几个呢?来一起回答。

生:他可能是1—4根。

师:这个余数比除数小的武器不仅能帮我们解决摆小棒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来看这个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几?

生:1—5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余数比除数小,除数是6余数只能是1—5.

师:回答的真完整啊,那如果这个算式,只让我们写一个最大的余数,应该写几?

生:5

师:那如果我们知道余数是6,那除数会是谁?

生:8,因为余数要小于除数,除数要大于余数,余数是6,除数8比他大,所以是B.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小朋友,我想写一个最小的除数,应该写几呢?

生:7。

6、课堂总结,课后思考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知道了余数的意义,还知道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老师在上课前做的那个小游戏,希望同学们课后一起交流能够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探索出它的奥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好,下课。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除数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情分析:在学生对马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对马的了解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把握生字词;掌握对比的描写手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优美词句;掌握对比描写

教学活动:

一、 兴趣式导入

课前先做一个知识积累训练,请同学讲一讲有“马”字的成语:如马到成功、一马当先、马不停蹄等。

二、 观察图片,说说它们的不同点。

前者是被人类驯服、被束缚的马;后者是自由的、野生的。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生字词疏通

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问题设计:读完课文,你脑中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生存状态的马?

【明确:①(1~2)人类驯养的马; ②(3~5)天然野生的马】

四、合作研讨

问题设计:

1、 这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各有哪些特点?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明确:①勇毅、驯良、被奴役、当玩物 ②美质、美德、美貌】

2、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马,说说理由。(鼓励学生个性体验)

3、 课文在描写野马的美貌时,为什么要与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文中还有哪些对比?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学一学,写一写)

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与许多其他的动物作了对比。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猫或其他小动物。100字左右。

六、小结语

马是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让我们也成为马的朋友,放他们纵横驰骋!

七、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我国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儿。

2.体会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并在迷人的张家界一课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3.品读描写颐和园美丽景色的句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读81页单元导读,思考:

本单元围绕什么主题来写?

我国的世界遗产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颐和园》。

板书课题

介绍: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今天的颐和园已成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朗读感知学习前呼后应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词语是?——美丽。翔这样文章前后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就叫前呼后应,也叫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前后呼应,可以使文章更完整结构更紧密,我们在写游记时就可以用上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读文章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颐和园》紧紧围绕美丽来写,为了突出表现颐和园的美丽,作者游览了颐和园内的哪些景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2.作者在游览这些景点时是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游览的,而且非常注意用词和词语的连接,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找出描写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学生汇报

总结方法:像这样按照游览顺序边走边看,并且依次写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表达方式就叫移步换景(移动脚步,变换景物)。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游记,比如描写我们的学校,就可以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找出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好能说说一说美在哪里。

汇报

小结:刚才大家都很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读,来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

四、拓展阅读

师:我们领略了颐和园的美,下面我们走进另一处自然景观张家界。

在颐和圆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开头点出美丽,结尾呼应美丽。现在我们来看《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用到首尾呼应吗?找出相关的句子。

2.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读课文,你觉得文章通过哪些景物写出了张家界的景色如人间仙境?

3.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遗产名录的景点——颐和园和张家界。欣赏了美丽的景色,学习了首尾呼应、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丛书上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用彩色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奇妙)

3、理解“奇妙”(稀奇而巧妙)

4、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

例如

马铃薯

收获

家畜

饲养

微生物

效率

2、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3、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4、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1)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

A、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

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

C、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5、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条理性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奇妙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师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1、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相互交流。

(3)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B、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2、学习第二段。

(1)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讨论: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开展讨论。

(3)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来介绍。

B、举例子。植物的克隆就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为例。

3、学习第三段。

(1)各自反复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怎样讲“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它诱人的前景”的?

(2)讨论后形成下列板书:

A、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B、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

C、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D、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克隆之谜》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克隆之谜》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等。)

2、尼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四、练习。

1、说说克隆这项技术奇妙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2、关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板书:

植物

无性繁殖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7

克隆之谜

培育

造福人类

挽救

培植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本,梳理出文段层次。

2. 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3. 能合作探究出太守醉的本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2.能合作探究出太守醉的本质。

三、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式

四、 教学过程

导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了岳阳楼;催生了《岳阳楼记》,庆历五年秋,欧阳修谪守滁州城,开发了醉翁亭,写作了《醉翁亭记》;两个人都受人爱戴,两篇文章都堪称经典;不同的是,滕子京在重修岳阳楼竣工之后,扶着栏杆恸哭数十声,心境惨淡;而欧阳修却在人民丰衣足食的时候,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游山玩水,乐在其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醉翁亭记》,欣赏滁州城的美景,领会欧阳修的情怀。

课前复习

一、 听,整体感知

配乐轮读。用一个字概括对文本的感受,说说理由。

二、 写,文本品读

1.齐读第三段,将所描写的四副画面找出来。

2.把画面改写成现代文。

3.小组合作交流。

三、悟,文载情怀

1.自由朗读,画出含有“醉”和“乐”字的句子。

2.思考太守因何而“醉”,“醉”的本质是什么?

3.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四、 论,叩击心灵

醉与醒 乐与忧

五、作业

请同学们以《醉与醒》或《乐与忧》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观点。

结束语:醉不是真醉,是世人皆醉我独醒,通过自己滁州城的实践更加清醒的明白,改革的必要性,只有改革能让天下的百姓都和乐。乐不是真乐,是处江湖之远的忧,是另一种形势的反抗。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用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本次习作的题目是“一个的人,”横线上所要求补充的词语正是反映的“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习作提示”说明了“一件事”和人的“思想品质”的关系:人的思想品质往往在所做工的事中表现出来。告诉学生可以选择一件事来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例文《储蓄罐空了》点明了文章的内容,如果按题目点明中心思想的要求,题目《储蓄罐空了》

可以改为《一个尊敬长辈的人》。当然,学生也可以以具体事情为题完成本次习作。

二、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用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2学习例文,感受《储蓄罐空了》一文中蕾蕾孝敬长辈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思想品质和所做事情的关系。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人物思想品质与所做事情的关系,学会通过一件事反映照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对所写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准确选择一件事,比较具体地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四、 教学准备:

让学生在自己熟的人中选一个较有特点的人物,想一想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件事感受到的?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内容和写作方法。

2学习例文,感受主人公蕾蕾孝敬长辈的思想品质,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与所做事情之间的关系,选好材料开始作文

(二)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本次习作任务。

2、指导学习课文,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内容和写作方法。

(1) 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半命题作文,写一个人。一个怎样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2) 阅读“习作提示”部分,说说我们可以怎样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特点。

(3) 阅读例文《储蓄罐空了》,思考:文章写谁?储蓄罐为什么会空的?这件事说明什么?

(4) 填空:《储蓄罐空了》这篇文章写()为了(),把自己节省了来的七()。这件事写出了她是一个()的人。因此,《储蓄罐空了》这个题目可以改成了《一个的人》。

3、回忆本册学过的课文,哪此课文是通过事情写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其中哪些课文是通过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的?反映了他们什么品质特点?是通过什么事情来表现的?

4、确定本次习作自己要写的人及人物品质,选择好一件事。

(1) 交流各自要写的`人,他们的特点,并说说准备通过哪件事来表现。师生共同评议所选的事,与要反映的人物品质是否相符?

(2) 读习作提示最后一段,划出句子:“注意选择好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一件事,并且把事情写完整,写具体。”想一想,我们怎们选择好一件事例呢?

① 选择的事例最能反映这个人的思想品质。如《晏子使楚》……

② 选择的事例经过部分比较具体(比较容易写具体)。如《月光曲》……

③ 在事情的经过部分,人物的言行比较具体。本册第三单元习作已经提出将人物的言行写具体的要求。如《忆铁人》《“私塾先生”》

(3) 讨论:把一件事写清楚要注意什么?

① 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② 注意把经过部分写具体。

5、学生根据要写的人物的特点把题目补充完整。《一个的人》。然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列提纲,开始作文。教师巡回视察,了解学生习作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讲评部分学生作文,具体指导通过写一件事,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

第2课时

(一) 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习作情况。

2、指名几位学生读读自己作文中记叙具体、最能反映人物某一思想品质的部分。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选择读叙不够具体,或所记事例不能有效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片断,师生共同评改,并提出改进意见。

4、学生修改,完成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一)请全班学生背诵第一课《柳树醒了》,再单独背诵第二段。板书:春雨。

(二)出示课件(第三段内容):春雨给柳树洗个澡,不光把柳枝洗软了,也把柳枝洗绿了。谁能说说春雨的色彩是什么样的?板书:色彩。

(三)今天我们来学习春雨的色彩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燕子、麻雀和黄莺和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样。板书:的。

二、朗读感悟

(一)自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教师巡视摸底,找到学生读书中存在的问题。

(二)重点领读课文,正音。

1.一群小鸟 / 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2.争论、有趣、问题。

3.落到草地上、淋在柳树上、洒在桃树上、滴在杜鹃丛中、落在油菜地里、落在蒲公英上。

4.结合正音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滴:雨滴 水滴 点滴

欢:欢乐 欢笑 欢喜 欢迎

题:题目 数学题 问题 课题 解题

(三)分段检查朗读情况。

谁能把第一段读得正确流利,谁就站起来读。(二~六段类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大家读了好多遍课文了,谁能说说小鸟们争论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2.创设情境,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出示头饰激趣:喜欢那只小鸟,就读好它的话,等会上台表演。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内表演。

(4)挑选两个小组上台带头饰表演。

(5)全班评选最佳燕子、麻雀、黄莺,上台表演。

3.表演完毕,趁势解决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

请燕子、麻雀、黄莺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们谁说的春雨的色彩是对的?

4.引导探究:

(1)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它抓住了哪两个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春雨是绿色的?

(2)小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它抓住了哪两个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春雨是红色的?

(3)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它抓住了哪两个最有说服力的东西证明春雨是黄色的?

三、认读生字,巩固读音。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2、小组内读,评议后再练习。

3、指名读,师生评议。

(1)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2)深入学习2、3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最后两段。

①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给每个生字组词。

2、认记字形,交流方法。

3、点拨字形: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的“石”。

4、书写练习。

二、巩固练习

1、抄写自己认为意思深刻的句子。

2、记下一则广告,想想根据本课内容,你会写一句什么?写下来。